看品味咖啡2,縱橫四個咖啡產地,從深度去了解咖啡,
也從中看到一群在業界努力爭鳴的本地菁英,
尤其想起11年在香港HOFEX展覽會上,親身跟Mose說了幾句關於他著作的意見。
看到他在採訪及品評咖啡,也見證在場每位及幕後一幫工作人員如何默默耕耘。
大會前,曾在大澳嚐過咖啡師 Vincent 用心調製的虹壺咖啡,
他的講解風趣生動,引人入勝。
場上各位都被表演吸引下來,在調配完結,大家坐下來以後,
那時我問他: “日式虹吸壺很容易碎,好看不管用。
家用或許還好吧,站在經營者立場上,很多不會選用。”
然而他卻傻傻地笑說: ” 不好意思講,其實我也打破好幾個,真的要感謝老闆鼎力支持”
一個冠軍背後,當然有自身付出過的努力,可是仍謙虛地將榮耀歸於他人。
那份無懼失敗的樂天精神,令人印象深刻。無論在對咖啡時光屬於一個人的看法上,
更甚是2009年世界盃虹吸大賽冠軍台灣代表李雅婷在日本綻放的故事,都有所共鳴。
至於Kim ,說一天練習拉花50杯,到底要有多用功多熱情多少成本打造,
才令他擊敗世界63國對手,在國際咖啡拉花大賽中摘取冠冕?
那天他問我:”你想拉什麼花?”一句話, 至今依然震撼,
可以熟練生巧至此,好不驚嘆!
一個節目,透露出很多公眾以及行內鮮為人知之事。
除了得益於產地知識,也有感專業咖啡杯測人員,雖然喝同一杯咖啡,
評分愛好卻有所不同,雖說愛好因人而異,評分只能主觀。
從前大家都說自已的咖啡最好,現在進入客觀評價的時代,
懂得 ”因為這理由和過程所以好喝”
現在客人都明白到”好咖啡值得出更高價格”
因此極力需要每一位咖啡愛好者,用自己的舌頭嚐嚐。
對!別忘了帶著你的思緒,談談”古董”背後的故事
用行動支持本地咖啡業這個看得到的未來。
Dear Sir/Madam Pls investiage my email received Cheers Gary